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模式的思考
宗俊萍山东省桓台县唐山中学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处理能力对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一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窥一斑。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快速发展与改革,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日益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文中通过笔者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感悟,结合与教学评价相关的理论知识,思考并探索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考试评价教学评价课堂评价电子作品评价“无纸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22-02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鉴于信息技术教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地位的提高,全国各地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高潮。
随之,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模式也日益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课,除了知识性,它还呈现出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它的课程评价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成绩评定模式,而应与它的多元化特点相呼应,即其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的现状需要改变
1.信息技术课学期成绩评价现状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大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笔试,即期末出一份考试题,有填空、选择和问答几种类型的考题,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笔答,教师评分后记入成绩册。这种方式尽管在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作用,但在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上,这种考查方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其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2.信息技术课中考成绩评价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中学毕业考试科目,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很显然,这是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而言。但众所周知,中考是高考的前奏,高考是中考的“指挥棒”。在本地区,信息技术早在2001年就已经作为考试课加入中考。两年后,做出调整,将其改为考查课,即学生通过考试达到合格即可,成绩不再计入中考总分。对于这种考试、考查,我们采用的是“无纸化”上机考试。
“无纸化”考试相较前面“纸上谈兵”的笔试,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考试之后的判卷、评分,甚至试卷分析等工作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考试的桎梏所在——它并没有跳出传统考试模式的框框。它把生动活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多媒体创作活动变成了毫无创意,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操作,统一的考题、唯一的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制约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3.信息技术课特长生考评现状
相信很多学校都有计算机兴趣小组,正因为有了它,才使得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有了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恣意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计算机教学蓬勃向上的积极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参加计算机兴趣小组、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我们地区将获奖电子作品纳入了中考特长加分,以此鼓励学校积极选拔培养计算机人才,引导有天赋、感兴趣的同学在计算机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探索。
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突出并肯定“尖子生”,这样的举措值得肯定。
但细想一下,电子作品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只是因能力有高低而使得作品水平有高下之分而已。学生制作电子作品,其实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甚至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对电子作品的评价,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不过,只把它用在特长生作品的评价上,实在是妨碍了其作为评价方式所具有的潜能的发挥。
为了更好地分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模式,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与教学评价相关的概念,从理论上探索一下信息技术课应有或者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模式。
二、考试、评价、教学评价
1.考试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鉴定方法,它要求考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考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从目的来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效果考试:无论从主考者的角度看,还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效果考试都仅仅是检验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而随堂考试是效果考试的典型形式,此外,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没有竞争压力的升级考试、随时随地的自测等都是效果考试。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核心目的是,给予考试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以获得某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的资格。自学考试、中考和高考是典型的资格考试。
2.评价
评价是在对事物质与量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这个词来源于英文assessment,我们将其译为“评价”。评价通常意义上的考试有着不同的含义。考试Test告诉我们的是“量”,评价Assessment告诉我们的则是“质”。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在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工作诸多方面因素的测量、分析和评定的基础形成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评价”这一概念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其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几个概念的介绍、分析,我们看到,“教学评价”与“考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概念范畴来说,“考试”应隶属于“教学评价”,它只是教学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中的一种,或是教学评价的一方面而已。
借用台湾学者张祖亮的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把学习比作一段旅程,考试就好比是这个旅程中的一张“里程表”,它只能告诉你已经走了多少路;而评价则是“旅程上的指示牌”,它不仅告诉学习者目前的位置,而且指示着学习者前进的方向,当然这一方向不是静止的、早已确定好了的,而是“动态的、根植于其学习的历程、对学习内容的反思”。
由此可见,真正能促学的不是“考”,而是“评”,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会如置身在十字路口,不知身处何方,该往何处去。
综上所述,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我们既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考试,也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评价模式,而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才能做到点面兼顾,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日趋系统、科学、准确。
三、信息技术教学多元评价所涵盖的评价方式
通过以上教学现状与教学评价相关概念理论的分析,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多元化评价模式中,其评价方式可由三种方式构成:课堂成绩的评价、电子作品的评价、“无纸化”考试。其在教学评价中的权重,依次为40%、30%、30%。
1.课堂成绩的评价
课堂是教学绩效的基础与核心,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课堂成绩的评价理应处于最主要的位置。
传统教学评价的最大缺陷就是忽略了对平时课堂教学的评价,导致“学”与“评”从质上分离开来,仅存于形式上的关联。其实,平时课堂教学最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此外,课堂教学还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采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我们应当将课堂成绩的评价摆在首要位置。
2.电子作品的评价
在电子作品设计中,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景中利用信息技术知识,针对某一主题制作电子作品。如,利用Word、Powerpoint制作电子报刊、贺卡;用Flash制作动画;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等。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通过Internet、报刊、杂志等搜集信息,筛选出切题的有用信息,然后规划作品的布局和内容,选定适当的工具进行加工、处理等。这些活动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电子作品制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将电子作品评价作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操作观察、轶事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过程性的信息,形成电子作品活动记录或活动档案袋。这一活动的记录可以由教师通过观察来完成,但一位教师不可能深入到每一组学生的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记录学习过程、活动过程的习惯,并学会充分利用记录进行自我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存储、管理和处理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建立起电子作品的电子档案袋。如,学生从网上申请网络硬盘、电子邮箱等来存储自己的电子作品及其活动记录,从而形成自己的电子作品档案袋。
3.“无纸化”上机考试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主要表现为平时期末考试的笔试和中考时的“无纸化”上机考试。这样做的缺点是:笔试题中包含了太多的操作类题目,会引起新的应试倾向,学生容易把生动的操作界面作为机械的命令来记忆;而全部采用规定目的的上机操作题对学生的限制太多,既不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因此,我建议用“无纸化”上机考试取代平时期末考试时的笔试。将基本理论、有规定要求的操作题全部融于考试系统中。另外,还可增加基于任务驱动的操作题,即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来完成任务,至于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及结果,我们并不规定,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此,我们有了学生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评价档案、电子作品评价档案、“无纸化”上机考试档案,也就有了学生这一阶段信息能力的真实写照。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课程,它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加之又受地域经济、教学硬件条件、受众信息知识基础的制约,所以它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照搬,更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要因人、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同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元化的,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形成更多样化、更系统、科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模式,以供大家选择适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评价:多了几把尺子.中国教育报,2001.10.16
2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从理论到实践.上海教育,2001(11)(12)
3Ellen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苗逢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2003.8.30
5李吉会.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教育评价,2000(2)
6谢琪.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式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1.4
7谢琪.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多元评价模式,2001.11
8Linda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Ellen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