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力流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重力流沉积,控制因素
重力流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郭笑,李华,梁建设,邱春光,解东宁[1](2019)在《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相继发现大型气藏,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渐新统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水道、堤岸、朵叶等,并以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根据水道的发育位置、外部形态、内部构型、沉积方式等,将其进一步分为复合型、侧向迁移型、垂向加积型和孤立型水道。研究区渐新统自南向北重力流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以小规模孤立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呈近SW-NE向展布;盆地中部以复合型、垂向加积型、侧向迁移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盆地北部以侧向迁移型水道、堤岸及朵叶沉积为主,展布方向与中部基本一致。针对南北差异,以源-汇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为主旨,对盆地各部源-汇系统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构造抬升、洋中脊扩张运动、断层活动)、供源体系、陆架—陆坡地形3大因素共同控制。(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柄屹,林承焰,马存飞,任丽华,王军[2](2019)在《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及模式——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与深水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紧密相关的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断陷湖盆陡坡带由于受"沟梁对应"的地貌特征影响且受控于边界断层,水下重力流沉积扇体发育,也因此成为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分为纯上次亚段和纯下次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芯,地震,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深水沉积体系主要发育砂质滑动-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底流改造沉积,浊流沉积和深湖泥岩沉积五种类型,根据不同岩相组合特征划分出重力流沟道微相,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微相,远端朵叶体微相叁种微相类型;沙四段上亚段经历了从低位域到湖侵域再到高位域的转换,纯下次亚段在低位域时期经历了胜北断层幕式活动,是形成该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在叁级层序整体上呈退积发育,四级层序内部呈进积发育的主要原因,而纯上次亚段高位域时期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使得该时期在叁级层序内呈现退积到加积,四级层序内呈现稳定进积的特征;深水重力流搬运过程中由"流动分离作用"引起的"流体性质转换"可以较好地解释平面上重力流沉积类型随搬运距离由近及远的差异性分布以及"远端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淡卫东,邓静,毛振华,崔小丽,辛红刚[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砂体,对盆地周缘露头及几百口井取心井进行了系统沉积相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期,湖盆西南及湖盆中部重力流沉积主要为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在纵向上,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不同组合的多期迭置形成了6种纵向组合类型,并在平面上呈一定的规律性分布;受沉积底形控制,在斜坡区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顺斜坡呈带状分布,平面分布规模小;在湖盆中部的坡脚及湖底平原,由于能量减弱,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以砂质碎屑流为主的大规模重力流沉积,构成湖盆中部砂体的主体;再往湖盆中心,则主要发育薄层的浊流沉积。成因分析认为,盆地西南较陡的湖盆底形、细粒沉积物的高速率供应和高频次地震促发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玉,漆智,杨朝强,马华帅,郇金来[4](2019)在《浅海重力流储层沉积模式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D气田黄流组一段为浅海陆架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复杂,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开展沉积机理研究,对于厘清海底扇沉积微相展布、预测砂体展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压实校正恢复古地貌,基于粒度标准偏差开展了水动力分析。随后,在综合分析古物源、古地貌、古水深、古水动力等特征基础上,明确浅海重力流沉积物的搬运作用明显受到坡折带、洼陷、沟谷等地貌的控制,并建立了先成洼陷限制性重力流充填-溢出、斜坡坡折下侵蚀-充填-分流、平缓斜坡非限制性漫流3种浅海海底扇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4期)
仲新,李鸿睿,颉贵琴,刘晔[5](2019)在《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祁连造山带为一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由一系列复合混杂岩及夹持于其间的大陆碎块组成。区内发育于志留纪肮脏沟组早期的重力流沉积是一套滑塌堆积物,又称绿磨拉石建造,代表了主造山阶段晚期残留海盆地演化特征。在北祁连山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肃南松大坂沟和东部鹿角沟一带均较发育,横向上构成深海扇浊流沉积,包括盆地平原、外扇、中扇和内扇等。本文作者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研究重力流沉积建造序列和沉积构成,从事件沉积角度,探讨了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快速隆升,残留海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地质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6期)
刘朱睿鸷,何幼斌,李华,黄伟[6](2019)在《陕西段家峡地区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陇县段家峡剖面奥陶系平凉组以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为主,然而部分层位发育砂岩层,长期以来人们对这套砂岩的沉积特征特别是其物质来源缺乏系统化的研究。针对这一不足,本次研究采取野外剖面实测、镜下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取得如下成果:①识别出2种岩相类型,其均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分别代表近端朵叶沉积和远端朵叶沉积;②垂向上变细变薄的层序特征,反映了海侵背景下水道末端迁移—消亡这一演化过程;③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研究区具有炎热干旱的气候特点,沉积时水体具有较高盐度并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古流向、岩性变化趋势以及地化数据,认为研究区具有双物源的特征,其中这套陆源碎屑物质来自北祁连-北秦岭岛弧而非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古陆,最终建立了该地区平凉组重力流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钟玮,田伟秀,唐璇[7](2019)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远岸重力流湖底扇沉积的地震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古地貌认识为指导,克服钻井少的特点,应用landmark地震地质解释平台,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开展了地震相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该区远岸湖底扇沉积的地震相特征、扇体的延伸距离及波及范围,为今后该区的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表明,在剖面上,横切物源方向能识别出强振幅、中频、低连续性的杂乱反射结构,代表了水动力不稳定的高能环境,是湖底扇、重力滑动或构造变动的标志之一,而在顺物源方向能识别出规模较小的迭瓦型前积反射构造,前积层倾角十分平缓,代表了该区发育小型沟道;在平面上,提取了均方根振幅、总能量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反映了该区砂体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岩性的变化规律,与上述地震剖面特征综合判断,该区沙一下段在张北断层及歧东断层下降盘处发育4个湖底扇体,主要发育中扇辫状沟道及外扇席状砂微相,向西北方向展布,与北部沧县物源砂体交互。(本文来源于《城市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孙征[8](2019)在《重力流污水管网硫化物产生特征及沉积相中微生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管网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城市水环境循环利用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硫化氢引起的腐蚀恶臭问题正在给管网乃至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管网中恶臭气体的生成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研究管网硫化物的产生特征和规律并从微生物角度深入了解菌群的结构和特点,为今后控制硫化氢的产生奠定基础。在江苏某城市进行了现场实验的监测,采用OdaLog?RTx无线气体探测器对居民小区、农贸菜市场及沿程主干管的检查井进行了连续时间的监测。发现化粪池及格栅井的硫化氢监测数据含量很低,跌水处的含量较高,且上游有化粪池和格栅井时,跌水井处的硫化氢含量最高,表明格栅井、化粪池的沉积物对产生硫化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跌水处扰动的加强对硫化物起到了释放作用。通过在实验室内搭建装置,来模拟管道产硫化物的过程,其中底泥和污水均来自在役污水管道,通过两种搅拌速度产生的不同剪切力来模拟管道中的流速和扰动。在长达180天的时间里,每天对出水硫化物进行测定,定期进行周期实验。为进一步深入对沉积相产硫化物的机理研究,本实验采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和HR-Peeper技术对沉积相中生化反应进行原位监测,发现实验初期小剪切力的产硫速率低于大剪切力,140天后,沉积物稳定期两个剪切力下的产硫速率几乎一致,小剪切力沉积相的硫化物主要聚积在表层0~2.5mm,而大剪切力下主要分布在0~10mm。对沉积相的微生物进行分析,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不同反应器的初期和稳定后的底泥进行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结果显示初期底泥的微生物在不同深度上分布均匀,而稳定后的底泥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长。产甲烷菌的丰度远高于SRB菌,而SRB菌中Desulfobacca、Desulfomonile、Desulforhabdus这叁种菌的增加量相似,表明这些菌的增加可能不受剪切力的影响。Desulfobacter、Desulfobulbus、Desulfomicrobium这叁种菌在大剪切力下菌群数量更多,其中Desulfobulbus、Desulfomicrobium两种菌为SRB菌的优势菌属,分别约占SRB菌的23%和23.5%,主要生长在沉积相表层0~10mm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14)
何卫军,甘军,刘芳,焦祥燕,罗威[9](2019)在《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叁维地震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一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沉积3种重力流类型,碎屑流和滑塌沉积在研究区最为发育。碎屑流沉积据其岩性构成可细分为砂质碎屑岩和泥质碎屑岩,砂质碎屑岩以发育块状构造,见泥质撕裂屑、漂浮泥砾为典型特征;滑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发育,既体现重力流沉积特征,同时还部分保留牵引流沉积特征。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坡折带及沟源通道等耦合控制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分布,在研究区建立了北西物源叁角洲-断裂坡折-侵蚀水道和西物源叁角洲-同沉积坡折2种经典的重力流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3期)
李媛,林松,林正良,马庆林[10](2019)在《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深湖重力流成因分类、发育机制及沉积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山凹陷为北部湾盆地南缘海南隆起斜坡上的一个新生代断陷湖盆。本文充分利用岩心、测井以及覆盖整个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叁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多种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岩石学、地震沉积学等相关技术,于古近系流沙港组SQEls_2EST+LST时期,在福山凹陷识别出4种深湖重力流沉积岩相类型;通过岩相组合及其转换特征、砂分散体系、地震相分析,对该时期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细致剖析,进而建立福山凹陷深湖重力流发育机制和沉积模式:西部地区发育以浊流为主、具有典型浊积水道的湖底扇沉积;而东部地区则以砂质碎屑流沉积形成的远端孤立朵体为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重力流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与深水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紧密相关的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断陷湖盆陡坡带由于受"沟梁对应"的地貌特征影响且受控于边界断层,水下重力流沉积扇体发育,也因此成为湖相致密油气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分为纯上次亚段和纯下次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芯,地震,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深水沉积体系主要发育砂质滑动-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底流改造沉积,浊流沉积和深湖泥岩沉积五种类型,根据不同岩相组合特征划分出重力流沟道微相,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微相,远端朵叶体微相叁种微相类型;沙四段上亚段经历了从低位域到湖侵域再到高位域的转换,纯下次亚段在低位域时期经历了胜北断层幕式活动,是形成该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在叁级层序整体上呈退积发育,四级层序内部呈进积发育的主要原因,而纯上次亚段高位域时期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使得该时期在叁级层序内呈现退积到加积,四级层序内呈现稳定进积的特征;深水重力流搬运过程中由"流动分离作用"引起的"流体性质转换"可以较好地解释平面上重力流沉积类型随搬运距离由近及远的差异性分布以及"远端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力流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郭笑,李华,梁建设,邱春光,解东宁.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古地理学报.2019
[2].陈柄屹,林承焰,马存飞,任丽华,王军.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及模式——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为例[J].地质学报.2019
[3].淡卫东,邓静,毛振华,崔小丽,辛红刚.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特征及成因[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玉,漆智,杨朝强,马华帅,郇金来.浅海重力流储层沉积模式新认识[J].地质科技情报.2019
[5].仲新,李鸿睿,颉贵琴,刘晔.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J].矿产勘查.2019
[6].刘朱睿鸷,何幼斌,李华,黄伟.陕西段家峡地区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钟玮,田伟秀,唐璇.歧口凹陷歧北斜坡远岸重力流湖底扇沉积的地震相特征[J].城市地质.2019
[8].孙征.重力流污水管网硫化物产生特征及沉积相中微生物分析[D].长安大学.2019
[9].何卫军,甘军,刘芳,焦祥燕,罗威.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10].李媛,林松,林正良,马庆林.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深湖重力流成因分类、发育机制及沉积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