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功能评价论文-李敏

旅游功能评价论文-李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功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际功能,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民俗旅游

旅游功能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19)在《“评价理论”视角下西安民俗旅游英文语篇中人际功能构建及态度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一直以来,西安省政府致力于对这类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创新发展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深入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时期西安省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即加强宣传推广、深化区际合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改进旅游规划等,最终实现文化和民俗旅游的融合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0期)

胡振华,胡磊,李杨璐[2](2019)在《基于ARCGIS的旅游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旅游功能区划研究——以韶关市重阳镇温泉度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GIS技术建立韶关市重阳镇温泉度假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选择坡度、坡向、光照、水域、高程、植被6个生态因子,迭加分析得到评价结果图。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旅游功能区划。结果表明:通过GIS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度假区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生态区、中度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4个敏感区。(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5期)

蒋婷[3](2019)在《浙江省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特色小镇战略是浙江省城镇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业发展和升级。[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采用实例研究法对云制造小镇进行分析,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层次17个指标的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权重值最高,都是0. 331 7,而社会价值的权重值最低为0. 139 4。在各项具体指标中,山水布局情况的权重值最低为0. 024 7,物种多样性(0. 027 5)和活动空间的评价(0. 027 3)的权重值也较低,其综合得分情况与权重值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在发展特色小镇旅游业的进程中,应注意保护物种多样性,合理安排小镇的结构布局。[结论]整体看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发挥较好,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色小镇的交通和活动空间布置有待提高,在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中应该尽可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特色小镇的旅游建设。根据云制造小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良好,但空间受限,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6期)

阚如良,樊友银,张晓燕[4](2019)在《基于功能满意测度的特色小镇旅游价值评价——以宜昌市龙泉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一规划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大众旅游市场激活下和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一大批特色小镇借势把旅游作为重要功能予以开发建设。本次研究以顾客需求为基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鱼骨分析法,遴选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叁级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功能满意测度的特色小镇旅游价值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宜昌市龙泉镇的旅游价值进行实证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龙泉镇在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活动等四个方面的旅游价值提升策略。(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邹文川[5](2018)在《基于社区视角评价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在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认知,这种“不平衡”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尤为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乡村地区发展仍不充分,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自身独特的产业特征与生命力;在我国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地区逐渐兴起乡村旅游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甚至发展成为部分乡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很多地区有效地解决了以“叁农”为核心的乡村发展问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类型,正逐渐成为一些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动力。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功能与社区旅游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创新性提出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理论评价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乡村旅游产业活动较为集中的四个社区(村)为案例,以人本主义方法论为根本引导,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对上述区域的社区居民基本情况、景观功能感知、景观功能评价等进行调查,获得原始调查数据(实测量表),以一手资料作为测量与评价的工具。利用SPSS17.0、Amos17.0等统计工具,定量揭示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景观功能评价各结构变量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明确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路径;据此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分析影响社区居民评价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影响因子与影响路径。本文研究主要结论:首先,文献研究提出理论方法;基于社区视角评价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是基于人本主义方法论,结合社区旅游方法、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强调社区居民在旅游活动推动的乡村景观重构过程中的主体性,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景观功能这一特殊类型景观之功能进行系统性的、主观的评价。第二,典型案例完成实证分析;选择实地案例利用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社区评价方法探究社区居民评价景观功能的主要影响机制,对理论方法进行初步尝试。第叁,结构方程模拟路径关系;通过实测量表与假设模型的检验与修正,获得能基本表现实际情况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论。第四,结论分析确定影响机制;通过解释模型与综合分析确定(1)景观功能感知是影响社区总体评价的主要因素,(2)景观功能收益/成本直接并通过景观功能感知间接影响社区总体评价,(3)这些影响因素与乡村旅游景观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于洁,耿玉德[6](2018)在《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效应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及其内部叁大重点区域——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为研究区域,选取1992—2016年旅游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两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分析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并对二者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效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期内,研究区域内各变量之间通过协整检验证明,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生态功能区整体、伊春市、黑河市的旅游收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带动力度较弱;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收入,是其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云[7](2017)在《西安市旅游枢纽功能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和国家将旅游业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大政策下,旅游城市遇到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以吸引功能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向以旅游枢纽功能为主导的旅游枢纽转型,对提升旅游城市的功能和区域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区域旅游枢纽功能,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的旅游枢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安为例,从“流空间”理论及旅游流要素角度分析旅游枢纽功能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旅游枢纽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西安旅游枢纽功能,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认为:(1)旅游枢纽必须具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功能突出、旅游吸引功能显着、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等四个基本条件。旅游枢纽功能主要包括旅游吸引功能、交通枢纽功能、管理服务功能和组织控制功能。(2)旅游枢纽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叁级指标。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旅游吸引功能0.050、交通枢纽功能0.113、管理服务功能0.279和组织控制功能0.558。(3)西安旅游枢纽功能评价。旅游枢纽功能发挥处于中下水平。旅游吸引功能具有优势,在集聚扩散、旅游服务、旅游收入与旅游信息方面存在不足。(4)西安优化旅游枢纽功能的路径。第一要转变城市对旅游的功能定位,从旅游目的地向旅游枢纽转变。第二强化枢纽功能,在集聚扩散方面,加强以航空为主导的交通枢纽建设,增加国际航线。第叁深化区域旅游合作,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与区域旅行社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提升区域旅游地位。第四加强旅游公共服务管理,通过建设智慧旅游以及强化西安市旅游购物服务,提升西安自身服务水平;强化旅游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30)

戴成华,何祥亮,王晓辉[8](2016)在《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可以更好地结合研究区实际现状,区划结果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笔者以宁国市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要求,基于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异等,将度假区划分为14个生态功能小区,并明确了各小区的主要生态功能、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度假区的生态保护决策科学化、管理定量化、资源开发合理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9期)

张祎蓉[9](2016)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评价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否在生态产品供给这一主体功能约束条件下,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前重点生态功能区面临的重大挑战。生态旅游不仅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一种生态产品,而且是不少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在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加强生态旅游管理迫在眉睫。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科学规范的生态旅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是关键环节。本文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评价标准,然后用所建立的生态旅游评价体系和标准,以炎陵县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环境—社会—经济—管理”四分量框架模型,结合专家访谈,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问卷和专家访问的方式,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四个系统层,分别是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环境系统包括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两个准则层;社会系统包括叁个准则层:文化环境、社区参与和旅游体验;经济系统包括叁个准则层:社会经济、旅游经济和设施建设;管理系统包括环境保护和行为引导两个准则层。资源禀赋准则层和生态环境准则层各有4个指标;文化环境、社区参与和旅游体验准则层分别有3个、4个和3个指标层;社会经济、旅游经济和设施建设叁个准则层分别有2个、5个和2个指标;环境保护和行为引导两个准则层各有2个指标。通过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在系统层中环境系统权重最大(0.4348),管理系统次之(0.2913),社会系统第叁(0.1530),经济系统权重最小(0.1210)。在环境系统中,两个准则层权重一致;社会系统中,文化环境准则层的权重最大(0.6000);经济系统中,旅游经济准则层权重最大(0.4806);管理系统中,环境保护权重最大(0.7500)。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社区参与、旅游体验、社会经济、旅游经济、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行为引导10个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水体环境质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融性、社区居民对旅游满意度、游客投诉处理率、GDP年均增长率、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设施完善配套程度、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当地政府对生态旅游支持力度分别是各准则层权重最大的指标。(2)根据相关国家标准,结合专家咨询并整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标准,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了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指数。本文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可以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划分为5个等级:Ⅰ级(91分以上)、Ⅱ级(71~90分)、Ⅲ级(51~70分)、Ⅳ级(31~50分)和Ⅴ级(30分以下)。(3)应用所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对炎陵县生态旅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炎陵县生态旅游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和“行为引导”几个指标的得分较高,综合评价得分为84.36分,正处在一个日趋成熟的过渡发展阶段。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燕,郑松发,武锋[10](2016)在《基于生态旅游功能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以及红树林景观质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景观美学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3个准则层指标以及水质状况、空气质量、水域的空间变化等14个叁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判断矩阵,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建立了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值为0.430;叁级指标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水质状况,其权重值为0.147。该研究为红树林景观的评价、优化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旅游功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GIS技术建立韶关市重阳镇温泉度假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选择坡度、坡向、光照、水域、高程、植被6个生态因子,迭加分析得到评价结果图。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旅游功能区划。结果表明:通过GIS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度假区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生态区、中度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4个敏感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功能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敏.“评价理论”视角下西安民俗旅游英文语篇中人际功能构建及态度资源研究[J].当代旅游.2019

[2].胡振华,胡磊,李杨璐.基于ARCGIS的旅游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旅游功能区划研究——以韶关市重阳镇温泉度假区为例[J].智能城市.2019

[3].蒋婷.浙江省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4].阚如良,樊友银,张晓燕.基于功能满意测度的特色小镇旅游价值评价——以宜昌市龙泉镇为例[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邹文川.基于社区视角评价乡村旅游景观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于洁,耿玉德.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旅游经济效应的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7].王晓云.西安市旅游枢纽功能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8].戴成华,何祥亮,王晓辉.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张祎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评价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10].陈燕,郑松发,武锋.基于生态旅游功能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旅游功能评价论文-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