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论文-李衍柱

中国诗学论文-李衍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诗学,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

中国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衍柱[1](2019)在《中国诗学的春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既是传统诗话、词话的终结者,又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创者。王国维之后的中国诗学,形成了以朱光潜、宗白华、钱锺书为代表的叁条不同建设路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文艺创作和诗学研究的实践表明,文艺创作和诗学研究需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应当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需要更新文学观念和变革研究方法,应关注网络思维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林非凡[2](2019)在《结构主义中国诗学关键词研究——以程抱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主义作为起源于西方表音体系土壤中的一种文学理论,在一段时间内曾经作为现代文论的标杆。然而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致使结构主义在面对东方文本时遇到了许多问题。此外,渴求现代话语阐释的中国诗学又长期缺乏一种匹配的理论。作为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学者,程抱一在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使用了这种现代话语有效地阐释了中国古典诗歌,并兼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因子,可以说,程抱一开拓了现代话语与中国诗学的结合之路,并使结构主义理论得到拓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10期)

李有光[3](2019)在《中国诗学神秘主义多元阐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待"不可解、说不破"之诗上,中国诗学解释学具有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解释倾向,这种神秘主义解释特征是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富于民族解释学品格和特性的重要构成。儒释道神秘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诗学解释学诸多话语存在源流关系,前者不仅直接影响了后者的神秘主义色彩的形成,而且注定了后者的超越性、整体性、生命性和诗性的理解与阐释风格。由"自然""神""心"和"气"四个元话语组成的中国诗学神秘主义话语系统各自又派生、涵盖了一系列子话语。中国诗学正是运用这些携带着神秘因子的众多子话语来理解与阐释艺术活动和艺术文本,才形成了阵容可观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神秘主义解释话语体系。(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9年02期)

朱巧云[4](2019)在《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刘若愚境界论的建构路径及其诗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在多年的研究中,将境界一词作为诗歌、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将其作为建构他的诗观、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归纳、讨论了刘若愚建构境界论的叁条路径,指出境界论是刘若愚寻找中西诗学共通性的具体实践,是其为达到"一个可能的世界性文学理论"所做的不懈努力,对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沐海宇[5](2019)在《《本朝鹤林玉露》的诗话对中国诗学思想的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江户幕府的建立,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长达260余年相对稳定、和平的政治时期。而由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朱子学在江户时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造就出众多儒学家。在这个背景下,汉文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知识分子积极地创作汉文学作品,其中在江户初期有着很大代表性的就是以林罗山为首的林家及其周边人物。堀孤山(1631—1695)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者及汉学者,其父为藤原惺窝的弟子堀杏庵,与林罗山同门。其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作品是汉文随笔着作《本朝鹤林玉露》。其中的诗话的部分,体现出孤山作为儒学者的诗学思想。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书中诗话的分析,来考察中国诗学思想对堀孤山的影响情况,并以此管窥江户初期儒者的诗学观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5期)

李天道[6](2019)在《中国诗学之“贵人”美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学具有一种"贵人"美学精神。在中国诗学看来,诗歌审美创作应该以"人"为主,言"人"之"志",抒"人"之"情","言志"、"缘情"乃是诗歌审美创作的精义所在。"言志"之"志",就是"人"之"性情","言志"、"缘情",也就是抒发"人之性灵"。同时,这种"情志"与"性灵"必然为诗家个人特有,具有个体性、独到性,为"各人"所"自得",由此,遂使中国诗学突出地呈现出一种"贵人"、"重人"的美学精神。这种"贵人"、"重人"的美学精神,实质上与中国美学之"重人"、"贵人"主张是一以贯通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9年02期)

勾肃[7](2019)在《郑芝溶诗论中对于中国诗学接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郑芝溶是20世纪初着名诗人,也是新体诗创立人之一。本研究从诗人本身对中国文化接受的历史背景出发,把其诗论中关于诗语的"言不尽意""百炼"思想和情感表达中"里热外冷"的思想理论同中国古典诗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来揭示郑芝溶诗论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思想相似性,证明其诗歌艺术成就是和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为了解郑芝溶诗论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宋烨[8](2019)在《论中国诗学里的“辞前意”与“辞后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意为主"是中国古代文论思想中一个被历代批评家反复提起和推重的命题,从文学创作论的视角看,"以意为主"被不少思想家等同于"意在辞先"。然而,自明代诗论家谢榛正式提出"辞后意"的主张以来,"意在辞先"的说法便不再是往日独擅文场的话语,"意"与"辞"在创作构思中孰先孰后,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考察和辨析的问题。苏联神经语言学家A.P.鲁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就思维到言语的路径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学说,通过把鲁利亚的学说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汇通结合起来,并对实际创作过程给予细致的还原与分析,可以洞晓诗歌创作过程中"辞前意"与"辞后意"相互依赖、循环往复运动的真实情况,理解文学创作背后的规律,并指导当今的旧体诗创作实践。(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李有光[9](2018)在《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诗学审美主义解释方式滥觞于先秦诸子,形成于魏晋六朝,到唐达至成熟,在宋诗话中定型为评喻结合、互证互补的诗性阐释。中国诗学认为逻辑推衍的抽象技术性解释反而可能窒息理解的生命性,当然更会压抑乃至湮灭诗歌的生命力。唯有"以诗解诗",以审美主义的态度对待诗歌阐释,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理解者的审美冲动和生命力,也才能完好地保全和展现诗歌本身的美感与生命感。换言之,以诗性的方式去解诗,希冀读者能获得对诗歌文本和阐释文本的双重审美愉悦,正是审美主义多元阐释方式的特殊魅力和价值所在。当然,这些阐释特征与道家言意观的影响、诗论家的双重身份以及批评与阐释的非功利性等都有因果关联。(本文来源于《中文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刘毅青[10](2019)在《古典追忆诗学的审美超越品格——宇文所安对中国诗学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古典文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追忆",那么,"追忆"本身其意义就在于它以一种对抗现代性的断裂与进步观念的审美行为。对传统文学"追忆"的重新理解,就是将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与传统连接起来,通过古代"回忆"的经验来反省自身。而尤其在中国文学中,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感受到了一种"追忆"的诗学。"追忆"的诗学试图挽回的是人通过追忆建构起来的审美世界,以审美来超越现代性的侵蚀。(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中国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构主义作为起源于西方表音体系土壤中的一种文学理论,在一段时间内曾经作为现代文论的标杆。然而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致使结构主义在面对东方文本时遇到了许多问题。此外,渴求现代话语阐释的中国诗学又长期缺乏一种匹配的理论。作为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学者,程抱一在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使用了这种现代话语有效地阐释了中国古典诗歌,并兼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因子,可以说,程抱一开拓了现代话语与中国诗学的结合之路,并使结构主义理论得到拓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衍柱.中国诗学的春天[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林非凡.结构主义中国诗学关键词研究——以程抱一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

[3].李有光.中国诗学神秘主义多元阐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J].华中学术.2019

[4].朱巧云.中国诗学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刘若愚境界论的建构路径及其诗学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沐海宇.《本朝鹤林玉露》的诗话对中国诗学思想的接受研究[J].名作欣赏.2019

[6].李天道.中国诗学之“贵人”美学精神[J].中国文学批评.2019

[7].勾肃.郑芝溶诗论中对于中国诗学接受的研究[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9

[8].宋烨.论中国诗学里的“辞前意”与“辞后意”问题[J].艺术评论.2019

[9].李有光.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J].中文论坛.2018

[10].刘毅青.古典追忆诗学的审美超越品格——宇文所安对中国诗学的重构[J].中国文学研究.2019

标签:;  ;  ;  ;  

中国诗学论文-李衍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