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额支付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额支付系统,治理结构
大额支付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侯鸿璠[1](2019)在《英国大额支付系统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英国央行2018年12月发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自评估报告,认为英国大额支付系统的治理结构、业务功能等方面的实践对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英国大额支付系统的现状及近期发展英国的大额支付系统实际上包括RTGS基础设施和CHAPS系统两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分离结构在国际上并不常(本文来源于《金融电子化》期刊2019年07期)
侯鸿璠[2](2019)在《英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借鉴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支付系统是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资金转账的一套工具、程序和规则,该系统包括参与者和运行上述安排的单位。大额支付系统通常是处理大额和时间紧急的支付业务的资金转账系统,使用实时全额资金结算(RTGS),一般由中央银行运行,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速社会资金周转的主渠道,属于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通过研究英国央行2018年12月发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自评估报告,认为英国大额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王雅敏,李文剑[3](2019)在《关于我国证券结算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连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融资工具,其清算与结算的效率和方式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在我国证券结算系统中,债券结算系统已经与我国大额支付系统连接,而股票基金结算系统尚未与大额支付系统连接,所以存在较大的弊端与改进空间。本文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讨论我国证券结算系统的现状与优缺点,并设计了我国股票结算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的连接的初步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王建伟[4](2019)在《我国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并构建了我国央行大额支付货币资金流通率,即: V_p=V_p/M false。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央行大额支付系统的业务发展,可以提升大额支付货币资金流通率、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流通中现金需求和降低支付交易结算成本,从而对我国货币供给和需求结构以及物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建议未来我国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应继续加强对货币供给和需求结构实时动态调整的数据支撑,建立健全基于央行支付系统数据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大额支付货币资金流通率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金融》期刊2019年04期)
周晓冬,张凌嘉,孔颖姣[5](2018)在《大额支付系统交易后处理业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银行间市场业务开展过程中,本外币衍生品、同业拆借等产品在交易达成后的支付环节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风险高等问题,结合现有交易后处理业务框架,研究了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即时转账功能,在本金支付、冲销支付等环节实现相关交易及支付的直通式处理流程,为降低市(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8-01-05)
赵锡尧[6](2017)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研究——基于大额支付系统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6年以来的大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潍坊等七个地市之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及变动趋势,发掘区内资金流动的内生动力,并提出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金融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巴洁如[7](2017)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大额支付系统:优势、风险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由于系统设计相对简单,大额支付系统具备成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潜在场景的条件。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大额支付系统,有助于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提升业务流程透明度、强化系统弹性及稳健性。但由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尚未足够成熟,在应用中可能面临以下潜在风险:第一,结算最终性风险,根据概率确定结算最终性,可能会带来系统参与者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等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对于系统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对其客户和债权人的权利也将产生影响;第二,操作性风险,分布式账本技术系统存在断点(节点)安全性问题,加之系统参与者(端点)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很容易遭到网络攻击。第叁,系统性风险,系统是否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僵锁或死锁问题进行预判和处理,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否能够成为大额支付系统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可行技术方案,现阶段还存在不确定性,有待市场主体通过持续、深入的试验和研究来加以论证。未来需要着重突破技术瓶颈,与各类金融场景结合,同时密切关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金融体系风险防控带来的挑战。(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7年12期)
林巧[8](2017)在《湖南省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流量与GDP、CPI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湖南省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流出量、流入量与湖南省经济指标GDP、CPI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预备知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协整理论.即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从而判断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第叁章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 2008到2015年季度的湖南省GDP和湖南省大额支付系统流出量、流入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运用Eviews7.0通过ADF检验可知,GDP、流出量和流入量序列都是1阶单整序列,通过Johansen特征根的迹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显示GDP、流出量和流入量序列有一个协整关系,得出它们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第二部分,运用1st0pt软件建立CPI与流出量、流入量的回归函数;最后通过回归函数预测2016年第一季度的CPI值101.9037,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值为101.8,相对误差为0.10%.说明此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第四章,总结本文研究的成果.(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杨晓宴,张奇[9](2017)在《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延迟关闭》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18日傍晚,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名交易员处获悉,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出现延时关闭。“一般延迟会和大行流动性或者系统出现技术问题有关。”一名国有大行交易员表示。1月18日傍晚,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名交易员处获悉,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出现延(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1-19)
蒋凌子[10](2016)在《大额支付系统僵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金融体系,支付系统特别是支持银行间往来账款的大额支付系统,逐渐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此前提下,关于大额支付系统中流动性管理、各类风险的研究对于保障系统中的资金安全及结算效率都拥有重要意义。继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3年6月的“钱荒”之后,2015年6月开始出现的新一轮“股灾”又一次将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加上涨跌停板制度的推波助澜,股票市场一度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为防止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向券商、银行乃至实体经济的蔓延,央行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流动性处于何种水平较为合理、当出现流动性短缺时应如何进行救助,以及注入的流动性会使系统出现多大规模的外部性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亟需对大额支付系统及其他重要金融类系统中的流动性循环进行探讨,从而对流动性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大额支付系统的实际运用中,由缺乏流动性而引起的未结算支付规模、由此从系统中漏出的流动性而引发的系统外部性,以及对其的解决效率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僵锁的概念,研究了不同结算机制、流动性注入等对僵锁的解决效率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量化。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能为大额支付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及僵锁的解决提供决策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列举了现有国内外对大额支付体系、复杂网络支付结构、僵锁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等等。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僵锁的形成。本部分先描述了僵锁形成的基础:大额支付系统和流动性的循环,并对此部分的研究方法复杂网络做了简单介绍。最后,介绍了僵锁的形成过程以及本文对僵锁的定义,并给出了僵锁的数学表达公式。第叁部分对通过改变结算机制解决僵锁进行了仿真模拟测试。本部分主要进行了如下几种测试:纯粹RTGS中对僵锁规模的测量,在不同结算机制(带绕行、带定额拆分、带余额拆分)中僵锁规模的减少,以及在流动性循环模型中僵锁的规模测量。第四部分着重考察了流动性的注入对僵锁的影响,及僵锁产生的系统外部性。第五部分对本文的分析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僵锁概念的提出基于拥有中央排队机制的大额支付系统。当支付方银行的账户余额(包括可透支限额)大于或等于某笔支付金额时,该笔支付指令自动执行;否则,该笔支付将进入中央队列排队。支付进入排队队列和被释放都依据事先设定的规则,大部分队列依据“先进先出”原则(FIFO, first in first out).当银行获得足够流动性时,最先进入队列的支付指令将最先被释放。本文在Bech和Soramaki的基础上对僵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扩展,重新定义了僵锁。本文认为,当系统中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则认为出现了僵锁:(1)当系统队列中有未结算的支付,且相关银行的账户中仍有可用流动性时,则判定系统出现僵锁,此部分可用流动性被称为僵锁流动性;(2)当系统中无可用流动性,但排队队列中可通过轧差释放部分支付,则判定系统出现僵锁。我们将情况(1)称为一级僵锁,将情况(2)称为二级僵锁。一般而言,这是由于大额支付系统中常见的纯粹全额实时结算原则所导致的,即一笔支付必须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全额结算,未能实现实时结算的支付指令必须进入排队队列等待流动性变化后实现队列释放。在本文模型的数据生成上,由于大额支付系统的交易数据具有保密性等性质,所以针对我国的大额支付系统的前期研究大部分是由央行内部研究人员以真实的交易数据开展的。但是,真实的数据也有它自身的问题,例如分析结果的公开要受到一定限制,以及无法对某些实际中没有出现的极端情况进行研究,等等。目前,针对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研究开始采用仿真模拟或者其他软件的合成数据,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模型进行各类设定,但缺点在于其研究结果与数据生成的过程联系过于紧密。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在仿真模拟数据生成时应该尽量结合真实交易数据以获取某些参数。在衡量僵锁的规模和系统的结算效率时,我们运用了两种指标:未结算金额比例和僵锁流动性比例。(1)未结算金额比例。当不同的结算机制处于不同的日初流动性水平时,系统的结算效率都会不同,对应的僵锁产生的速度和规模也会不一样。我们运用的第一个指标是从系统中应结算的支付指令和未得到结算的指令之间的关系出发,从系统效率层面进行衡量,不仅可以直接反应出出现的僵锁规模,还可以进一步度量相关的风险。(2)僵锁流动性比例。僵锁流动性比例是直接衡量大额支付系统中僵锁规模的指标。如上文所述,当系统中部分参与者仍有流动性余额,但同时也存在排队的未支付指令时,系统中出现僵锁。此部分流动性余额被称为僵锁流动性。僵锁流动性的存在,表明部分的支付失败,并不完全是由流动性缺乏导致,而与系统的流动性机制的设置息息相关。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得到关于大额支付系统的以下结论。第一,在纯粹的RTGS中,可以通过改变结算机制来解决僵锁问题。在动态流动性循环机制中,当出现两种情况时,循环停止,流动性出现漏出。第一种情况是当有参与者所以支付指令完成,但手中还拥有流动性时。这部分流动性不再参与系统循环。第二种情况是,参与者仍有未结算支付,账户中也仍有流动性余额,即系统中出现僵锁的状况时。这部分流动性我们称为僵锁流动性,它无法参与动态流动性循环。针对第二种情况,本文第叁部分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变结算机制来解决僵锁,有效减少流动性的漏出。大体而言,就结算效率来说,几种结算机制由大到小如下排序:带余额拆分的RTGS、带定额拆分的RTGS、带绕行的RTGS和纯粹的RTGS。这四种结算机制在不同的流动性水平下,以及参与者是否可以调节日初流动性的不同情景中,都大致表现出上述对僵锁解决的效率差异。但是,上述仅仅是从僵锁的解决方面来进行的考虑,即只考虑了系统的结算效率。这几种结算机制在实际使用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拆分机制中,支付指令被过分碎片化,而这在一些交易中可能是违规或是违反客户意愿的;又如,带绕行的机制中,待结算的支付指令完全按照金额大小排队,这可能会导致先进入系统的指令迟迟得不到支付,从而引起客户纠纷以及失去客户信任。第二,流动性的注入是维持系统稳定和效率的必要方法。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发现,完善结算机制只是辅以解决的方式,前提是系统中有足够的流动性。当系统中流动性水平极小时,虽然改变结算机制,会使僵锁规模大幅度减少,但仍然未达到理想水平;只有当系统中流动性达到一定水平时,配合相应的流动性节约机制,才能使僵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动态流动性循环中,流动性的注入同样会产生外部效应。由此可见,怎样把设置大额支付系统中的结算机制与流动性的注入有效结合起来,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大额支付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支付系统是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资金转账的一套工具、程序和规则,该系统包括参与者和运行上述安排的单位。大额支付系统通常是处理大额和时间紧急的支付业务的资金转账系统,使用实时全额资金结算(RTGS),一般由中央银行运行,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速社会资金周转的主渠道,属于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通过研究英国央行2018年12月发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自评估报告,认为英国大额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额支付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侯鸿璠.英国大额支付系统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借鉴[J].金融电子化.2019
[2].侯鸿璠.英国大额支付系统的借鉴与启示[J].科技经济导刊.2019
[3].王雅敏,李文剑.关于我国证券结算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连接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
[4].王建伟.我国央行大额支付系统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9
[5].周晓冬,张凌嘉,孔颖姣.大额支付系统交易后处理业务探析[N].上海金融报.2018
[6].赵锡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金流动研究——基于大额支付系统数据[J].吉林金融研究.2017
[7].巴洁如.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于大额支付系统:优势、风险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7
[8].林巧.湖南省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流量与GDP、CPI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9].杨晓宴,张奇.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延迟关闭[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10].蒋凌子.大额支付系统僵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