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

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

一、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向秋蓉[1](2020)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支持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视频监控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我国的视频监控行业发展迅速,集中式的视频监控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逐渐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变。在分布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各子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平台上,各平台间的通讯就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分布式架构中异构平台的通讯问题,引入消息中间件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消息中间件不仅能够实现异构平台的通信,降低系统的耦合度,并且让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本文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消息中间件系统。首先,研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和消息中间件技术,并对几种主流的消息中间件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因ZeroMQ高效、便捷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基于ZeroMQ消息中间件的解决方案。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和消息类型,单独设计了一种消息模型,应用程序的数据使用序列速度快、空间消耗小的Protocol Buffer数据存储格式,序列化后再写入消息模型中。为了提高消息中间件的传输效率,使用ZMQDELAER、ZMQROUTER、ZMQPUB和ZMQSUB四个套接字实现异步通信,并引入了异步事件回调机制实现系统的高并发。其次,消息中间件系统设计了消息路由功能,支持分布式部署。同时为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套简洁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降低开发人员编程的复杂度。本文完成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总体设计和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使用ZeroMQ的异步通信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同步通信方式。为了确保消息能被ZeroMQ发送出去,还设计了用于消息缓存的读写队列。最后设计了一款简单的测试软件,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需求。

罗威[2](2019)在《基于RDMA和NVM的分布式消息队列研究》文中指出在分布式环境中,消息队列的引入可有效地解决不同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同时降低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保证消息的异步消费和流量削峰。现有的消息队列将消息存放在内存或磁盘中,通过以太网传输数据,无法同时兼顾消息持久化和高吞吐量。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存储与网络技术带来了突破此困境的机遇。一方面,新型的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内存级的读写速度和可按字节寻址等优点;另一方面,远程内存直接存取技术(Remote Direct Memmory Access,RDMA)可以直接读写远端内存,不需要占用远端的CPU。本文从消息的持久化存储和消息的传输机制两方面进行优化,利用NVM和RDMA的特性,提出兼顾消息持久化和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消息队列FlashQ,在保证消息可靠交付的同时,实现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消息传输。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基于NVM的高性能消息存储技术。现有的消息队列大都将消息保存在基于磁盘等块设备的文件系统中实现消息的持久化保存,存取消息需要经过复杂的I/O软件栈。FlashQ利用NVM的特性,通过进程的虚拟地址访问消息文件,避免慢速I/O软件栈。此外,FlashQ将消息元数据映射在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实现对消息的快速随机定位。(2)提出基于RDMA单边操作的快速消息无锁传输机制。通过RDMA WRITE、RDMA READ单边操作直接存取远端消息数据,无需远端CPU的参与,实现高吞吐量、低时延的消息传输。本文通过将Topic划分为多个Partition的分区机制,避免消息发布流程中远程写入消息冲突,实现远程写入消息的无锁化。针对远程消息写入流程,本文提出基于消息生产速度和传输速度的自适应消息批处理策略,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输带宽。(3)提出基于生产时间的消息快速索引机制。FlashQ设计了基于消息生产时间的消息索引机制,通过建立多精确度的分层索引结构以及检索机制,快速定位到每秒生产的消息,从而提高消息回溯的效率。(4)设计系统容灾机制和负载均衡策略保证FlashQ的高可用性。针对系统容灾机制,FlashQ对所有消息文件进行冗余备份,在服务器发生单点故障时快速恢复。针对负载均衡策略,FlashQ将各Topic Partition尽量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消息服务器上,避免单机存储空间不足,同时避免由于单机连接数量过多争夺带宽而引起的传输性能下降。最后,基于提出的设计,本文在Linux环境中实现了分布式消息队列FlashQ,并设计实现了消息生产、消费的测试工具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lashQ在传输常用的长度为1KB的消息时,单Topic Partition发布消息的吞吐量接近69万条/秒,是Qpid(RDMA)的6.4倍,是Kafka的7.5倍;连续生产1000条消息时,平均发布延迟仅13微秒左右,是相同环境下Qpid(RDMA)的1/20左右,Kafka的1/1400左右;以推模式消费时,吞吐量接近69万条/秒,是同样采用推模式的Qpid(RDMA)的6.4倍;以拉模式消费时,在每次只拉取一条消息的情况下,吞吐量达到近16万条/秒,是Kafka的近4倍。

胡彦宇[3](2017)在《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复杂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系统仿真不仅在组成规模上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由于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使用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分析工具来进行仿真计算,在产生大量异构数据的同时,也使得不同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变得困难。因此,在复杂系统仿真过程中如何合理设计数据交换模块,满足复杂系统仿真的需求,是复杂系统仿真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目前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基础上,针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设计实现了Muli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基于文本的的XML、JSON和产品数据交换技术,基于二进制的共享内存技术、数据包技术,基于SOA框架的Web Services和WCF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其次,针对MultiDAS环境特点与结构组成,分析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并根据需求利用WCF技术、JSON技术、自定义数据包、STEP技术、共享内存技术搭建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框架;然后,根据MultiDAS结构组成,从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各节点端之间和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四个方面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具体实现。最后,以大展弦比机翼气动结构耦合分析计算为实例对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进行了验证。通过与课题组早期手动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张维伦[4](2017)在《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铁路发展迅速,铁路信息化要求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内容越来越多,GSM-R是专门针对铁路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而推出的专用系统,基于GSM-R的GPRS网络主要为铁路提供铁路运行调度信息、铁路设施维护管理信息、旅客服务信息及其他非安全无线数据的传输业务。由于GSM-R网络中的GPRS关键网元设备缺乏实际业务运行状态方面的实时、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对GPRS关键网元设备业务运行是否正常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设备故障或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业务中断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有必要建设一套综合性的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来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 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技术、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测试等方面内容。该系统基于.NET平台,采用C/S架构模式,使用分布式架构,系统主要包含实时测试数据采集、实时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内部监控、数据实时可视化展示、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异常及报警信息处理等模块。本文将对系统整体和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阐述。本人主要负责实时测试数据采集、实时测试数据分析、数据实时可视化模块,参与了系统分布式架构及系统通信架构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实现,能够完善当前铁路GPRS网络的监测手段,实时地监测GPRS网络关键网元设备是否在线、是否能够正常提供业务,及时发现与行车相关的GPRS重要业务功能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当设备存在问题时,及时给出告警提示,以便维护人员迅速处理,最大程度地压缩故障延时。同时系统将提供精简、低门槛的监测客户端,并将铁路相关业务和标准封装在了服务端内,用户无需了解相关业务和铁路数据标准,便可直观地获取铁路GPRS网络中关键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梁登辉[5](2017)在《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Web服务应用迅速普及,其安全问题则受到了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相比于传统的应用技术开发,Web服务在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系统集成等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采用松散方式把计算服务整合在了一起,然而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现有的安全技术如身份认证、授权、加密解密技术、安全审计和管理等,同时WS*(web service standards)也提出很多安全模型与加密技术来保护Web服务,但其过于复杂,对一般性Web服务应用显得相当麻烦。很多超前功能大多企业都暂时用不上。而现有的很多Web服务模型根据其需要只能满足特定的安全需求,其灵活性、可扩展性不足。面对Web异常复杂的安全机制,大部分Web网站被迫选择相对保守的方式来进行配置,来应对各种安全风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来满足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论文首先重点阐述了WCF的工作机制、安全特性及其架构,然后对Web服务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的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密码技术、身份验证、授权等Web服务应用的相关核心安全技术。论文以C/S服务模型为例,提出一种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详细阐述该模型的组成部分和安全工作流程,并对其Web服务应用安全模型进行功能设计。本文选取了.NET作为安全模型实现的平台,讨论了其Web服务的实现过程,并对该安全模型的设计是否实现了安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的特点,可以成为企业构建Web服务平台的参考。

李娴[6](2016)在《基于.NET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业务发展、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科锐得实业集团,在原有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以便适应分支机构、办事处、分公司等分散的党组织管理、统计临时党员、建设党组织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信息通路目前科锐得实业集团党务管理业务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调研了当前国内的党建工作发展的概况,并指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然后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其次,对需要用于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是分布式系统、基于.NET的分布式框架组件选择和基于消息驱动的实现方法。再次,分析研究了科锐得实业集团当前的党建工作的业务需求,在需求调研中,采用了需求场景设置,以UML用例图的方式说明功能需求。将系统的需求分为了基本信息管理、党务管理、党内统计报表和系统维护四个功能模块。描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非功能需求。然后,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说明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结合系统的分布式特点陈述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图,然后采用组件化的方式论述了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在系统设计中分析了每个功能的静态类图,根据系统需求的主要功能,对每个功能的特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描述,分别采用功能流程图进行功能分解,采用业务流程图陈述功能的先后顺序,采用UML状态图描述了功能动作的状态变化。在数据库设计中重点说明了实体关系图,并列出了部分数据表。最后采用UML时序图形式说明了系统实现成果。最后,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测试过程。测试采用QTP脚本工具完成。测试部分采用了白盒测试的方法,对功能模块的测试撰写了详细的测试用例,并进行了测试脚本的录制和编写,从而完成了功能测试。在性能测试中,按照系统的非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结果说明分别在查询、变更、界面点击和报表统计四组场景中系统的运行状况均为正常,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和问题,各项指标符合之前非功能需求的要求。

冯绍瀛[7](2016)在《通信网络机房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通信行业迅速发展,各个运营商在近20年的运营管理中,始终把保证、提升通信网络的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其中通信设备运行的状态和所在机房环境的情况又是保障网络品质的重中之重。在建设初期,机房设备靠人员维护,维护人员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调试,如果有故障发生,只能在故障发生后去现场进行设备抢修。无法故障预判,丧失了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维护的宝贵时间,这样一来无法保障企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给企业管理也带来不便。如果要及时了解机房设备状况,实现无人值守,最便捷的方法是应用实时监控系统。而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机房的这一问题。为了保障机房内的动力、环境设备时时刻刻处于安全状态,必须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自动、实施监控和信息处理。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供电、环境、空调、消防、门禁、图像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实现实时监控、实时记录、实时报警等功能。同时系统自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备份,为通信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保证。结合以上应用场景的研究分析,使得本论文在现实通信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该论文分别从系统架构、网络拓扑结构、底端采集硬件、系统软件等技术点做了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概念,分析国内外监控系统现状。后面章节分别针对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架构、底端采集设备、软件实现等主要环节做了系统设计。最后针对动环监控系统中的事件通知、数据实时存储、数据实时上报的方式做了研究。整体完成了动力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工作。

刘海涛[8](2015)在《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上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基于此背景,本文设计开发了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实现了兵员信息维护,临时勤务管理,公告的发布与接收,报表打印以及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采用Windows消息中间件机制实现支队与中队之间消息的异步通讯,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完成士兵执勤的自动排班,并与外围报警台和指纹仪等硬件设备相结合,实现对报警信息的实时提示与处理以及警员日常考勤的记录。经某支队半年的部署运行,满足了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管理的需求,效果良好。论文组织为:首先,本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介绍。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与设计,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详细介绍了信息交互,指纹仪考勤,报警提示与处理,临时勤务,信息统计分析以及图表生成等功能的具体实现。最后,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解决人员的排班问题,对染色体的编码方式和目标函数进行了设计,并选取了适当的遗传算子,在遵守武警部队执勤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保证了士兵执勤排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系统充分考虑了武警部队的工作需要,借鉴和改进了现有武警勤务信息管理方式,规范了武警部队勤务工作流程,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目前该系统已在武警某支队及所属中队部署使用,有力的提升了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综合信息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图48幅,表13个,参考文献62篇。

史航[9](2009)在《集团医院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组建集团医院的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当今医院发展趋势及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等相关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软消息队列MSMQ (Microsoft Message Queue)的集团医院数据集成系统,旨在解决集团医院各分院HIS系统中数据和业务同步与交换困难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的问题。数据集成系统的实质是一个消息处理器,可以把它划分为中间件的范畴,由消息网关、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同步工具和连接状态监控工具4部分组成。消息网关,负责消息的接收和发送,本系统的消息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表示,所以消息网关还具有解析和封装XML文件的功能;并且文中提出数据中心的概念,集团医院各分院间采用星型结构相连,数据中心作为中心节点,是整个集团医院进行消息通信的枢纽;数据中心管理系统,通过它可以配置和维护各分院的相关信息;数据同步工具和连接状态监控工具,分别用来实现数据的定时和实时同步以及监视各分院的连接状态,其中通过对照映射机制,数据同步工具可以对具有不同表结构的数据进行同步。本系统的实现,很好地解决了集团医院中各分院HIS系统数据信息交互困难的情况。

胡文君[10](2009)在《基于WCF的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局域网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分布式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今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就是在分布式通信环境下,发送端发出请求消息后不必等待接收端回答,就继续执行下去;而接收端接收到消息后采用异步的方式对消息进行处理。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解决了分布式通信下现阶段接收端并发处理多个发送端请求信息的瓶颈问题,有效地均衡了接收端的负载,显着提高了两端的处理效率。本文围绕这种分布式通信条件下的异步消息处理机制展开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了.NET框架下几种典型的分布式通信技术,对比分析了这些通信技术的基本架构及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MSMQ的异步消息传输模式,并对.NET3.0所推出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基础WCF的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剖析了WCF的异步消息处理机制。2)针对目前GPRS无线通信所存在的通信不稳定问题及分布式通信的网络过载问题,本文在研究WCF的异步消息处理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支持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的通信系统结构模型称为AMP通信模型。AMP通信模型引入分布式消息队列,实现按消息优先级的异步消息处理,从而减轻了因网络过载而造成的服务器端处理数据的负担。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模型相比,AMP通信模型不仅提高了通信服务器端的响应速度,而且还研究了一种消息的重发策略,有效地解决了不稳定GPRS通信条件下消息自动重发的问题。3)将AMP通信模型应用到网络燃气表系统数据通信中,成功地开发了服务器端的监控通信子系统。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是采用GPRS通信的方式,使燃气表一直在线,从而系统服务端能及时地抄收燃气表数据和实时地控制燃气表表具。在.NET3.0框架下,先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与实现了AMP通信模型中的重要模块以及通信命令帧类,然后将AMP通信模型应用到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中,采用五层架构成功地实现了该系统服务器的开发。实际应用表明,采用AMP通信模型的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消息中间件
        2.1.1 消息中间件的定义和优点
        2.1.2 ZeroMQ
        2.1.3 ZeroMQ四种通讯模式
    2.2 数据传输格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需求分析
    3.1 需求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性能要求
        3.3.2 安全性
        3.3.3 运行环境
        3.3.4 易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设计
    4.1 整体设计
        4.1.1 系统总体结构
        4.1.2 系统级联结构
        4.1.3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4.2 消息中间件的功能模块设计
        4.2.1 消息模型
        4.2.2 网络通信模块
        4.2.3 队列管理模块
        4.2.4 消息服务模块
        4.2.5 消息路由模块
        4.2.6 客户端管理模块
    4.3 开发平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实现
    5.1 线程类封装
        5.1.1 线程及线程同步
        5.1.2 消息线程池
        5.1.3 线程及线程池的核心类图
    5.2 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消息模型实现
        5.2.2 网络通信模块实现
        5.2.3 队列管理模块实现
        5.2.4 消息服务模块实现
        5.2.5 消息路由模块实现
        5.2.6 客户端管理模块实现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环境
        5.3.2 功能测试
        5.3.3 性能测试
        5.3.4 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基于RDMA和NVM的分布式消息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特色
    1.4 本文的组织安排
2 技术背景
    2.1 新型非易失存储器
    2.2 消息队列
        2.2.1 消息队列消息传递模型
        2.2.2 消息队列存储模型
        2.2.3 消息队列工作模式
    2.3 远程内存直接存取技术
        2.3.1 RDMA技术优势
        2.3.2 RDMA技术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FlashQ系统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架构
    3.2 基于NVM的高性能消息存储技术
        3.2.1 存储模块逻辑结构
        3.2.2 存储模块物理结构
        3.2.3 消息本地读写操作
    3.3 基于RDMA单边操作的消息无锁传输机制
        3.3.1 传输模块的构成
        3.3.2 RDMA单边操作传输消息
        3.3.3 消息无锁传输机制
        3.3.4 消息批处理机制
        3.3.5 FlashQ数据流程详解
    3.4 基于生产时间的消息快速索引机制
    3.5 系统可用性保障
        3.5.1 系统容灾机制
        3.5.2 一致性分析
        3.5.3 负载均衡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测试及结果分析
    4.1 测试环境
    4.2 性能测试
        4.2.1 消息发布测试
        4.2.2 消息消费测试
        4.2.3 消息批处理性能提升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文本的数据交换技术
        2.2.1 XML数据交换技术
        2.2.2 JSON数据交换技术
        2.2.3 常用产品数据交换技术
    2.3 基于二进制的数据交换技术
        2.3.1 共享内存
        2.3.2 数据包
    2.4 基于SOA框架的数据交换技术
        2.4.1 SOA概述
        2.4.2 Web Services技术
        2.4.3 WCF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设计
    3.1 引言
    3.2 MultiDAS环境特点
    3.3 MultiDAS环境结构组成
    3.4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3.4.1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总体需求
        3.4.2 MultiDAS环境各部分之间数据交换需求
    3.5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方法总体架构设计
    3.6 WCF通信架构设计
    3.7 仿真客户端与主控引擎之间数据交换设计
        3.7.1 模型信息
        3.7.2 仿真任务设计信息
    3.8 主控引擎与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8.1 节点信息
        3.8.2 仿真结果数据与任务运行控制指令
    3.9 各节点端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0 节点端内部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设计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实现
    4.1 引言
    4.2 MultiDAS环境通信架构搭建
        4.2.1 WCF服务层的建立
        4.2.2 业务逻辑层的建立
        4.2.3 客户层的建立
        4.2.4 访问点配置
    4.3 JSON文件的创建与解析
        4.3.1 JSON文件创建
        4.3.2 JSON文件解析
    4.4 数据包的建立与解析
    4.5 共享内存的读写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1 引言
    5.2 MultiDAS环境仿真应用背景分析
    5.3 MultiDAS环境数据交换模块测试验证
        5.3.1 大展弦比机翼气动耦合分析仿真流程
        5.3.2 气动结构模型配置
        5.3.3 仿真任务设计
        5.3.4 节点信息注册
        5.3.5 试验结果管理数据交换验证
    5.4 运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技术概述
    2.1 C/S模式
    2.2 SOCKET
    2.3 .NET FRAMEWORK
        2.3.1 WCF
        2.3.2 MSMQ
    2.4 本章小结
3 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分析
    3.2 系统监测业务流程分析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网元状态监控
        3.3.2 系统服务器运行状态监控
        3.3.3 实时监测数据监控
        3.3.4 异常告警信息处理
        3.3.5 历史异常信息查看
        3.3.6 用户管理
        3.3.7 设备管理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系统通信设计
        4.2.2 系统数据流向
        4.2.3 系统网络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汇聚分析服务器
    5.2 数据采集服务器
    5.3 数据通信服务器
    5.4 内部监测服务器
    5.5 客户端
    5.6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6.1 网元状态监控功能实现
        5.6.2 系统服务器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实现
        5.6.3 实时监测数据监控功能实现
        5.6.4 异常告警信息处理功能实现
        5.6.5 历史异常信息查看功能实现
        5.6.6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5.6.7 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5.7 服务器运行展示
    5.8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3 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WS安全规范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本人所做工作
2 WCF关键技术
    2.1 WCF概述
    2.2 WCF的优势
        2.2.1 统一性
        2.2.2 互操作性
        2.2.3 安全与可信赖性
        2.2.4 兼容性
    2.3 WCF的功能
    2.4 WCF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4.1 基本原理
        2.4.2 工作流程
    2.5 WCF的安全性
        2.5.1 分布式应用中的传输安全隐患
        2.5.2 确保安全通信的任务
        2.5.3 身份验证
        2.5.4 授权
        2.5.5 WCF的安全模式
3 Web服务及相关安全技术
    3.1 Web服务概述
        3.1.1 Web服务体系结构概述
        3.1.2 Web Services分类
        3.1.3 Web Services的优势和缺点
        3.1.4 Web Services使用的场合
        3.1.5 Web Services安全问题
    3.2 密码学基础
        3.2.1 数据加密方式
        3.2.2 数字签名
        3.2.3 X.509 证书
        3.2.4 XKMS
4 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的设计
    4.1 安全模型的设计
    4.2 功能模块的分析
    4.3 绑定与安全模式的匹配分析
        4.3.1 BasicHttpBinding
        4.3.2 WSHttpBinding、WS2007HttpBinding和WSDualHttpBinding
        4.3.3 NetNamedPipeBinding和NetTcpBinding
        4.3.4 NetMsmqBinding
        4.3.5 总结
5 基于WCF的Web服务模型的实现
    5.1 建立服务端及客户端
        5.1.1 服务端WcfService
        5.1.2 客户端WcfClient
        5.1.3 制作两个X.509 证书
        5.1.4 用IIS建立Web应用程序WcfService
    5.2 安全性测试
        5.2.1 配置文件
        5.2.2 实现加密解密功能
        5.2.3 实现认证访问功能
        5.2.4 实现授权功能
        5.2.5 进行实例测试
6 全文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6)基于.NET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分布式系统
    2.2 .NET分布式系统框架
    2.3 消息驱动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党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党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概述
    3.2.分功能需求
        3.2.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需求
        3.2.2 党务管理功能需求
        3.2.3 党内统计报表管理
        3.2.4 系统维护管理
    3.3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3.3.1 系统的可扩展性
        3.3.2 系统的可靠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党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的结构体系设计
    4.2 系统的分功能设计
        4.2.1 系统基本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4.2.2 党务业务管理功能设计
        4.2.3 党内统计报表功能设计
        4.2.4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设计
    4.3 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4 功能实现
        4.4.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2 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3 党内报表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4 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党务信息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5.1 测试方法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通信网络机房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简介
        1.3.1 动力环境系统功能介绍
        1.3.2 动力环境系统网络拓扑介绍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原理
    2.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基本结构
    2.3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理及主要指标
    3.2 系统结构及节点模块功能设计
        3.2.1 多层可扩展组网方式设计
        3.2.2 节点模块功能设计
    3.3 监控系统数据结构及流程设计
    3.4 系统功能设计
        3.4.1 事件处理功能设计
        3.4.2 监控单元设计
        3.4.3 系统自诊断功能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底端采集器FSU系统设计
    4.1 底端采集器系统结构电路设计、参数计算
        4.1.1 系统框架及数据流程
        4.1.2 子框架功能介绍
    4.2 数据处理
        4.2.1 数据存储与上传
        4.2.2 逻辑控制
        4.2.3 智能设备数据解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总体设计
        5.1.1 系统分析
        5.1.2 软件总体结构
        5.1.3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5.2 数据库子系统设计
        5.2.2 数据表构成
        5.2.3 数据表间关系
    5.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事件通知
        5.3.2 数据实时上报
        5.3.3 数据定时存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系统架构
        2.1.1 数据库分布的需求分析
        2.1.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
    2.2 中间件技术
        2.2.1 面向消息中间件(MOM)
        2.2.2 Windows消息队列(MSMQ)技术
        2.2.3 MSMQ消息和队列类型
        2.2.4 MSMQ消息的发送方式
        2.2.5 MSMQ的主要功能
        2.2.6 MSMQ应用集成结构分类
3 系统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流程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1 勤务动态模块
        3.4.2 信息交互模块
        3.4.3 执勤监控模块
        3.4.4 考勤管理模块
        3.4.5 查询分析模块
        3.4.6 系统管理模块
    3.5 数据库设计
        3.5.1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勤务动态模块实现
    4.2 信息交互模块的实现
        4.2.1 信息交互的实现
        4.2.2 临时勤务的实现
        4.2.3 公告上传与下载的实现
    4.3 执勤监控模块的实现
        4.3.1 报警提示与处理的实现
        4.3.2 人员排班的实现
    4.4 考勤管理模块的实现
        4.4.1 士兵指纹信息维护的实现
        4.4.2 执勤情况查询的实现
        4.4.3 请假审批与核销的实现
    4.5 查询分析模块的实现
        4.5.1 报警信息情况查询与统计的实现
        4.5.2 执勤情况查询分析的实现
5 自适应遗传算法在人员排班中的应用
    5.1 遗传算法
        5.1.1 遗传算法中的编码方式
        5.1.2 适应度函数与遗传算子
    5.2 自适应遗传算法在人员排班中的应用
        5.2.1 自适应遗传算法概述
        5.2.2 编码设计
        5.2.3 主要约束条件
        5.2.4 目标函数及适应度函数设计
        5.2.5 交叉及变异算子的选取
        5.2.6 应用效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集团医院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技术选择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中间件
        2.1.1 中间件的概念
        2.1.2 中间件的工作原理
    2.2 消息中间件
        2.2.1 消息中间件的概念
        2.2.2 消息中间件的特点
        2.2.3 消息中间件的原理
    2.3 MSMQ介绍
        2.3.1 MSMQ功能
        2.3.2 MSMQ消息队列的类型
        2.3.3 MSMQ消息类型
    2.4 其它相关技术
        2.4.1 ADO.NET技术
        2.4.2 反射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背景分析
    3.2 总体需求
    3.3 详细需求
        3.3.1 基础数据同步需求
        3.3.2 业务数据同步需求
        3.3.3 其他功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设计原则
        4.1.2 架构选择
        4.1.3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2.1 系统功能描述
        4.2.2 系统功能划分
    4.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4.4.1 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4.4.2 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集成系统的实现
    5.1 消息网关与数据中心的实现
        5.1.1 消息网关的实现
        5.1.2 数据中心的实现
    5.2 数据同步工具的实现
    5.3 连接状态监控工具的实现
    5.4 业务集成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试与应用举例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环境
        6.1.2 主要功能测试
        6.1.3 性能测试
        6.1.4 测试结果分析
    6.2 应用举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WCF的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分布式技术研究现状
        1.2.2.Net分布式技术研究应用的意义与优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关键技术
    2.1.NET分布式通信技术研究
        2.1.1.NET分布式通信技术概述
        2.1.2 ASP.NET Web服务
        2.1.3.Net Remoting
        2.1.4.NET下几种分布式技术的对比分析
    2.2 Message Queuing
        2.2.1 Message Queuing结构
        2.2.2 Message Queuing的异步通信模型
    2.3 WCF
        2.3.1 WCF分层结构
        2.3.2 WCF的技术要素
        2.3.3 WCF的异步消息处理模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MP通信模型
    3.1 AMP提出的背景
        3.1.1 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1.2 GPRS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1.3 AMP通信模型的设计目标
    3.2 AMP通信模型的设计
        3.2.1 AMP通信模型的结构
        3.2.2 通信模型中的主要工作流程
        3.2.3 命令帧优先级
        3.2.4 命令帧重发器的策略
    3.3 通信命令帧的设计
        3.3.1 通信命令帧的说明
        3.3.2 通信命令帧的格式
        3.3.3 通信命令帧的通信模式
    3.4 AMP通信模型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MP在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中的应用
    4.1 网络燃气表系统概述
        4.1.1 网络燃气表系统总体架构
        4.1.2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功能描述
    4.2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通信命令帧设计与实现
        4.2.1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通信命令帧格式
        4.2.2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通信命令帧的分类
        4.2.3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通信命令帧类的设计与实现
    4.3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的主要模块的实现
        4.3.1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的整体功能架构
        4.3.2 MSMQ消息结构的设计
        4.3.3 解析器的实现
        4.3.4 通信模块的实现
        4.3.5 分派器的实现
    4.4 燃气表通信子系统服务器端的实现
        4.4.1 系统开发环境
        4.4.2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3 服务器端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
        5.1.1 网络燃气表监控通信子系统的通信测试
        5.1.2 GMCServer的负载测试
    5.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四、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D]. 向秋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基于RDMA和NVM的分布式消息队列研究[D]. 罗威. 重庆大学, 2019(01)
  • [3]复杂系统仿真数据交换技术研究[D]. 胡彦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4]GPRS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维伦.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5]基于WCF的Web服务安全模型的研究[D]. 梁登辉. 重庆大学, 2017(06)
  • [6]基于.NET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7]通信网络机房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冯绍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武警部队(支队级)勤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刘海涛. 西安工程大学, 2015(08)
  • [9]集团医院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史航. 东北大学, 2009(06)
  • [10]基于WCF的分布式异步消息处理机制的研究[D]. 胡文君.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基于MSMQ的分布式监控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