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木兰县东风林场卫生所15192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及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血管介入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6±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2.2)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1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治疗中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冠心病是临床中较为多发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居心脑血管疾病之首[1]。经过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临床患者并不多见单纯的冠心病,通常伴有脑血栓、心律不齐、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一直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进行实验研究并进一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大致分为心绞痛患者74例、心肌梗死患者26例;患者均进行冠脉CTA检查或行CAG确诊,按病理改变大致可分为单支病变患者48例、双支病变患者22例、多支病变患者30例。上述所有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等问题。100例冠心病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61.2±4.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6±3.6)年。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综合治疗手法,先对患者口服冠脉宁片进行治疗,患者服用5片/次,1个疗程为15d,部分患者会有水肿症状,可给患者采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对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如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首先应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行心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实施麻醉之后,以桡动脉作为起点进行穿刺,然后沿动脉开口将心脏导管、导丝、球囊植入,其次沿动脉行走至冠状动脉开口,最后都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对病变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冠状动脉狭窄处于高清界面植入球囊导管行预扩张后植入支架治疗。手术完成后24h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并注意冠心病患者是否出现炎症、出血、心绞痛等问题,最后采集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2]。
1.3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评定分数良好;②有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仍然存在,但是有所减轻;③无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没有好转,部分患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主要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开创于上世纪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基本成熟[3]。从本次试验结果不难看出,采取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效果,且患者发病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病痛明显减轻、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几乎缩短为常规治疗患者住院时间的一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不仅难以取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很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血管介入疗法,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疗效,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狭窄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邓金龙.冠心病介入治疗120例临床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869-870.
[2]王爱华.心血管介人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30-533.
[3]亢君,马玲玲.心脏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