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石辉:基于城市文化视角人物纪念性建筑的实践路径论文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石辉,苏毅,高敏(2019)在《基于城市文化视角人物纪念性建筑的实践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将会进入一个追求质量的科学阶段,现代化城市在追求建设速度和规模的同时会更加关注城市品质的提升。为了在城市更新提质过程中留存和延续城市文脉、发掘和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物纪念性建筑对比分析,总结出选址、建筑语言、空间营造等建筑处理手法和相应的设计思路,期望使未来大量实践得到逐步深化和完善,呈现具有更深文化感知度的人物纪念性建筑,为城市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

wo guo wei lai cheng shi hua fa zhan qu shi jiang hui jin ru yi ge zhui qiu zhi liang de ke xue jie duan ,xian dai hua cheng shi zai zhui qiu jian she su du he gui mo de tong shi hui geng jia guan zhu cheng shi pin zhi de di sheng 。wei le zai cheng shi geng xin di zhi guo cheng zhong liu cun he yan xu cheng shi wen mai 、fa jue he zhang xian cheng shi wen hua de wen ,wen zhang tong guo dui bu tong shi ji 、bu tong de ou de ren wu ji nian xing jian zhu dui bi fen xi ,zong jie chu shua zhi 、jian zhu yu yan 、kong jian ying zao deng jian zhu chu li shou fa he xiang ying de she ji sai lu ,ji wang shi wei lai da liang shi jian de dao zhu bu shen hua he wan shan ,cheng xian ju you geng shen wen hua gan zhi du de ren wu ji nian xing jian zhu ,wei cheng shi wen hua jian she fa hui chong yao zuo yong 。

论文参考文献

  • [1].纪念性建筑[J].   陕西建筑.2010(02)
  • [2].象征对于纪念性建筑的艺术体现[J]. 刘丹,贺金红.  中国建设教育.2008(02)
  • [3].文化在纪念性建筑中的体现——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及其扩建的展陈场馆为例[J]. 刘亚龙,李优,谢然.  中外建筑.2019(03)
  • [4].建筑寿命“年过半百”需要三个前提[J]. 张玉胜.  上海房地.2014(10)
  • [5].建筑小常识[J].   建筑工人.2012(03)
  • [6].纪念性建筑景观及其空间结构形态探析[J]. 刘跃国.  福建建筑.2009(06)
  • [7].纪念性建筑的场景表达[J]. 石景琨,殷青.  低温建筑技术.2007(04)
  • [8].江苏省历史纪念性建筑抗震加固[J]. 张蔚,李爱群,裴友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06)
  • [9].纪念性建筑的立意[J]. 高宇波.  南方建筑.2000(01)
  • [10].论纪念性建筑的“场所精神”[J]. 郭戈理.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
  • 论文详细介绍

    论文作者分别是来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的石辉,苏毅,高敏,发表于刊物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09期论文,是一篇关于城市文化论文,人物纪念性建筑论文,名人文化论文,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09期论文的文章。本文可供学术参考使用,各位学者可以免费参考阅读下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资料来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09期论文网站,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 https://www.lw00.cn/article/20cf8c7a33a236964dab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