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郭家榕:促红细胞生成素突变体研究论文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郭家榕(2019)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突变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进行分子设计及蛋白突变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论文分析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氨基酸序列及二级结构组成,然后对EPO进行定点突变,提高EPO和EPOR结合表面的静电互补并理论计算结合速率常数,研究发现D43K和I133K双突变可以提高结合速率常数约20倍,大幅提高了EPO-EPOR结合的亲和力。该论文的研究为研究者运用计算手段设计其他体系突变体蛋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方法指导。

Abstract

sui zhao ji suan ji yun suan neng li de fei su fa zhan ,yong fen zi dong li xue mo ni deng fang fa jin hang fen zi she ji ji dan bai tu bian yan jiu qu de le chang zu jin bu 。ben lun wen fen xi le cu gong xi bao sheng cheng su (EPO)de an ji suan xu lie ji er ji jie gou zu cheng ,ran hou dui EPOjin hang ding dian tu bian ,di gao EPOhe EPORjie ge biao mian de jing dian hu bu bing li lun ji suan jie ge su lv chang shu ,yan jiu fa xian D43Khe I133Kshuang tu bian ke yi di gao jie ge su lv chang shu yao 20bei ,da fu di gao le EPO-EPORjie ge de qin he li 。gai lun wen de yan jiu wei yan jiu zhe yun yong ji suan shou duan she ji ji ta ti ji tu bian ti dan bai di gong le chong yao de li lun shi jian he fang fa zhi dao 。

论文参考文献

  • [1].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拮抗的细胞机理[J]. 王庆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01)
  • [2].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妊娠[J]. 王爱兰,曾文洁,蒋德昭.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06)
  • [3].人乳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来源和变化[J]. 李春义.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03)
  • [4].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J]. 林慧,梁敏.  海南医学.2006(12)
  • [5].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过程三维模式图[J]. 魏征.  生物学通报.2001(06)
  • [6].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 易绍萱,吴军,刘昕,王燕,纪贤文,梁红.  生物技术通讯.1997(Z1)
  • [7].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表达的研究[J]. 崔振中,沈恒,刘维全,刘朋朋,齐顺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06)
  • [8].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栓形成[J]. SalvatF,杜军,陈喜昌.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12)
  • [9].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阻止红系祖细胞凋亡的作用[J]. 唐文,秦省,刘世广,章静波.  解剖科学进展.1997(03)
  • [10].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配体系统在胚胎着床和发育中的作用[J]. 杨筱祎,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2008(10)
  • 论文详细介绍

    论文作者分别是来自当代化工研究的郭家榕,发表于刊物当代化工研究2019年02期论文,是一篇关于蛋白突变论文,静电互补论文,结合动力学论文,当代化工研究2019年02期论文的文章。本文可供学术参考使用,各位学者可以免费参考阅读下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资料来自当代化工研究2019年02期论文网站,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 https://www.lw00.cn/article/3e35c09e4a82b71bb42d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