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就是围绕着“主题”展开课堂教学,而“主题”则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定的。因此有效的主题设计成为落实目标、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途径。而“主题设计”的有效性又必须通过“过程”的有效性、“工具”的有效性、“合作”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对话”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检测”的有效性等的共同保障,每个环节的有效性造就了主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最终才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活动的主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一节课要设计1—2个主题活动,而这些主题活动的核心来自于学生的学情,导学案的设计与完成则是掌握学情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现在所用的导学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设计是否跑偏,活动的扎实落实需要教师研制合理的“工具”才能帮助学生走好“过程”、体会“过程”。例如教师的真实情境的引入、学生人手一份的任务单、合作交流表等指向明确、任务清晰的辅助工具都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有效地沉下心去进行深入思考。若有很好的情景素材为依托,则可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活起来。通过任务单的完成“强迫”学生亲自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用真实的情景化的学习背景为依托进行整体性学习,避免了碎片化的学习。通过任务单的完成、合作交流任务表的填写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没有有效的工具依托,活动的过程就是课堂热闹、学生浮躁,得到一个无效的结果。学生最后还是仅仅关注了一个结论性的知识点,而无法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的辩论,最终就无法从本质上完成学习目标。
活动的交流展示环节,也是师生间进行有效对话的最重要环节,是由一个(或部分)学生的思考引发全体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此环节中,教师的话语绝对不是简单的肯定、否定、批评或表扬等评价性的、结论性的言语。教师要把不断地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同意吗?你怎么看?是这样吗?跟你想的一样吗?……,由此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再思考,反思再反思。不仅要通过高效的对话让师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再次产生碰撞。通过师生间和谐高效的思维对话、学生间有深度的思维对话,让学生的思考不断地深入,由此真实的学习得以发生。从另外的角度,让学生真实学生发生的时候,教师又何愁课堂管理呢?
总之,借助与有效的目标,有效的工具,有效的合作探究,有效的对话等实现的有效的活动设计,是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化路径,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把每节课的1-2个活动设计得有效,学生的学习就是真实的。
本文来源: https://www.lw00.cn/article/50c9d90a10b61e032cc574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