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瓦岗乡第一初级中学李文虎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家的共识,把这一共识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应有问题意识。教师问题意识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在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确立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样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教师就可以顺藤摸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二是理解人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问题: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情形有什么不同?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上课的目的是什么?这节课学生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小说对老师和学生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这些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怎样?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重点。难点可确定为“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一句,问题可设计为:“钥匙”和“大门”是什么关系?“语言”和“祖国”是什么关系?亡国者掌握了祖国语言对祖国解放会起到怎样的特殊作用?教师只有吃透了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教材驾轻就熟,才能使自己设计的问题既切中要害,又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高效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其思维常常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问题不断向广度延伸,向深度发展。仍以《最后一课》为例,学生一般对小弗朗士最感兴趣,当学生提出有关小弗朗士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小弗朗士原来是个怎样的学生?这样下去对他本人和祖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课堂上小弗朗士有着怎样的表现?促使他思想突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知道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吗?他今后会怎样?你从他身上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今后准备怎么办?这样设计问题既利于完成学习目标,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锻炼。完成学习目标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提问,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问题大胆发问,通过讨论加以解决,让思想的火花再次碰撞。自由提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的问题课堂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本文来源: https://www.lw00.cn/article/fffad88cd456ed52a13f239b.html